一、优点
1.教育理念方面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素养为根本,以育人为宗旨。注重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,注重素养形成和课程思政。
2.教学设计方面。教学重点突出,教法选择合理,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科文化及教育资源的整合。注重情景创设和课堂导入,体现了以情景为载体、以问题为导向、以探索为路径的鲜明特色。
3.教学技能方面。语言流畅、凝练,具有很强表现力、感染力和亲和力。注重启发引导,循序渐进引发学生探索、思考和感悟。AI赋能教学,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平台辅助教学、支持个性化学习。
4.教学规范方面。大多数教案格式规范(如用新式教案),用词讲究(如“一个公式、两种证法、三种思想”)。课堂板书美观,层次分明(如能用三种语言描述教学对象)。教态自然,很有“教师范儿”。教学节奏好,时间安排合理。
二、不足
1.教学设计方面。预设过度,生成不足(如学生提出的困惑与教师PPT打出来的完全一致)。目标太多,描述不准(如有的设置了四类9个教学目标)。对问题本质理解不透,学科味不浓(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停留在剪、拼、折、变的感性层面,作辅助线转化的理性思维只字不提)。
2.教学技能方面。教学目标只是个摆设,教学过程既没有回应、更没有落实所预定的教学目标。教学难点定位不准,没有行之有效的突破策略。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存疑,部分同学用粘贴代替板书。
3.理论功底方面。不能将教育的原理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策略性知识(如命题教学、概念教学显得不够专业)。选手们普遍缺乏“较高的观点”,教学个性不鲜明,教学亮点不突出。多数选手将微格教学理解为常态教学的压缩版。
三、建议
1.研究课标。结合中高考研究,认真解读课标,精准定位教学目标。可以用马杰的“A (行为主体)、B(行为动词)、C(行为条件)、D(行为结果)”法来规范化描述教学目标。
2.研究教材。坚持“课程上位,教材下位”概念,用教材“教”,而不是“教教材”。一方面要尊重教材,另一方面又不能将其奉为“圣经”。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高阶性、创新性和挑战度。
3.研究教学。要坚持“理论下潜,实践上浮”的理念,认真反思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。一节“好课”的标准,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话来说,应该具备“五实”标准,即充实、扎实、丰实、平实、真实。
4.研究学情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,破解学生的学习“痛点”。因此,备课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学生“知其然”和“知其所以然”,还要深入思考“何由以之其所以”。











